Contact Us

首页 资讯正文

水晶苍蝇拍2025年1季度市场分析

发布者:yu发布时间:2025-04-03访问量:251

水晶苍蝇拍2025年1季度市场分析

​​今年市场和主线策略的观察分析
水晶苍蝇拍
【1月12日的市场观察】:1,互联网一些龙头的性价比越来越突出,在内在回报率10-15%以上的可持续基础上,今年估值仅仅在10-13倍左右,这种比价效应使得其它一些行业的吸引力明显下降。

2,消费方面,如果没有强力的消费政策出台,今年至少上半年来看大面积的业绩下滑不可避免。酒类某龙头是所有消费品的比价对象,而绝大部分消费品种性价比已经明显低于互联网优质平台。倒是宠物经济,行业的贝塔比较独立走强,只是公司素质好的很少也贵。

3,医药方面,确实也不乐观。普药基本上就是普通化学品制造了,长期来看在医保局越来越捉襟见肘的确定性趋势下,绝大部分药品都会越来越惨,赚个批发价而已,中成药也未必能例外。创新药的机会和弹性大,但研发和推广风险也大,需要仔细筛选。医疗设备器械,长期来看进口替代空间不小,但近期调研来看地方政府都没钱补贴了,大量二级以下医院都在收缩甚至关停一些医技部门,再加上医疗反腐正如火如荼,短期1-2年这部分压力很大。

总的来看,2G的生意,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和补贴紧密联系的,都基本歇菜了,至少是一个经济周期的级别。

4,制造业方面,继续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里,真正切入最强客户核心部件并规模化出货,业绩能落地到财报里的制造业细分龙头。严格来讲,这属于AI产业浪潮中的细分,除了算力等卖铲子的,最具有落地商业性的应用还是看智能驾驶和机器人,而后者的爆发力和远期空间,可能比智能驾驶还大。

再一个就是制造业一定要有出海基因,不是现在才走出去,而是已经在外面有了极强竞争优势,开始进入收获期。
e
5,今年如果经济要企稳,房地产起码要止跌,这大概也是最方便的一个托底经济的抓手。基于这个可能性,房地产产业链里,一些资产负债表优质或者安全边际比较厚,与房地产旧时代(高杠杆高周转超级大地产开发商模式)切割比较干净,又在后房地产时代(存量地产经济的开发利用)有立足点的,可能有较大的预期差和赔率。

2、3类只留最优和机会最大,集中到1,4和少部分5类。

【2月7日的市场观察】:昨天德银的一篇分析刷屏了,中心意思就是中国可能不是1990年的日本,而更可能是1980年的日本,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既不可能“被广场协议”,又正在赶上并抓住新能源,AI,机器人等影响未来十几年最重要的大产业。

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只是目前这个时间点开始慢慢出现这样的“分歧”,是值得注意的。因为整个中国资产目前经历过几年的熊市,依然被压在大幅折价状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心不足,市场一致性的预期主要是“要完”。但现在,边际的情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德银的报告就是最近比较明显的表现之一,从一致性极端悲观,到发现“可能也还行”。

宏观最重要的认知是:1,对中国资产的一致性悲观正在发生某种改变,目前的改变主要来自于产业界频频的重大突破,这是一级火箭开始发力,而后续的经济政策将决定二级火箭能不能接力。2,全世界的热钱都在美国,中国资产属于历史最低配置。国内来看,证券市场的资产配置也是历史最低附近,而居民银行存款150多万亿则是历史最高,而且高的离谱。3,证券市场内优质标的的内在回报率却是史上最高,不仅仅是大量优质公司的估值只有十几或者二十倍,而且这几年的证券体制建设和文化导向,让一批最优秀的公司更加重视股东回报,仅仅是回购和分红已经达到世界优秀水平。而估值不仅仅是便宜,更是大类资产里唯一的选项,利息还会降,房地产作为大类投资而言已经日落西山。

最重要的还是微观,自下而上来讲,要么投价值,要么投趋势。
趋势是指的产业去世,目前我能看到最重要的两个大产业浪潮,一个是AI机器人,一个是国产创新药。

AI机器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谈了多次,观点不变。这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融合的一次产业浪潮,规模之大不低于互联网诞生。所涉及的产业链非常广,我个人能力范围所限,目前集中最看好的就是原本的新能源配件和汽车配件制造业中,已经成功切入机器人重要部件的公司。因为这样的公司脚踏2个产业浪潮,新能源车的浪潮已经走到了后三分之一,但能提供当前的业绩释放,足够实。AI机器人的浪潮刚刚从0-1过程里,并且未来几年将反复发酵催化,足够虚。虚实结合,是最好的成长性标的,有成长性和业绩,也能拉想象力的估值。

国产创新药,和六代机、DS、机器人一样,其实都是工程师红利和大投入研发厚积薄发后的必然产物。我们已经看到国产创新药诞生出了年几十亿美元规模的重磅首创药物,这个趋势也可能才刚刚开始。但与机器人不同,创新药的研发风险还是非常高,并且支付体系的国际和国内政策风险也比较多变,它本质上还是高风险投资的属性。我个人最看好2个,一个是创新药出海已经遥遥领先的龙头,过去几年砸了大几百亿人民币,并且已经产出了几个几十亿美元规模的重磅药在欧美铺开。其今年将首次开始盈利,并且从财务结构来看已经过了研发和收入比的高峰,开始进入长回报周期。目前其在研管线遥遥领先同行,而当前PS远低于美国同类公司。另一个是核心产品刚刚成功进入医保,属于肾病领域基础用药,并且在2年内也是唯一医保放量产品,病患数量庞大且需要长期用药,年理论销售规模上限可达到大几十亿,而公司目前市值不过百亿多。未来2年将是大规模释放业绩的进程,弹性较高。

除了两个最大的产业浪潮外,买价值现在的选择也很好,其中最有价值的我认为就是互联网龙头和消费龙头。

互联网龙头里几个最重要的平台型企业,分别占据了线上,线下的几乎所有消费场景,而且随着资本开支下降和业务聚焦,其互相之间的竞争烈度已经大幅改善。从生意模型的角度来讲,他们几乎是全世界领域里最好的生意,而目前估值极低,业绩只是增长多少的问题不存在大幅下降,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好得让人发愁,回购和分红的内在回报率都有6-10个点了,而AI其实对它们的未来都有很大的重塑潜力,甚至焕发出互联网2.0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都是白送的现在。

消费不用看别的,白酒龙头目前20PE,3.9%的分红回报率,以及首次开始较大笔的回购,就是所有其它消费品的对标。除了产业浪潮里的标的,我不认为有任何标的应该比它贵。

除了这些“守正”的标的外,还有“出奇”的选择可以作为侧翼配置,也就是确定性较低,但一旦发力,其弹性可能巨大。其中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就是地产。但不是地产开发企业,它们资产负债表里还有多少shit谁也说不清。也不是建材企业,其生意模式从大地产商大订单,到C端的存量市场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个人更看好物业公司,特别是本身市场商誉比较好,与开发商做了干净的切割,具有第三方拓展市场能力的优质物业,物业公司的生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制造业还是舒服多了,并且目前估值很低只有10来倍,分红收益率好的都有8-10个点了,而看看美国等海外物业公司在稳定状况下的估值都是几十倍。如果房地产出现转暖,实际上对于物业企业也算是打消了后顾之忧,属于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类别。

最后,优质的出海企业前途依然不可,这个就比较宽泛,分散在不同的行业里,我个人也是重仓配置了一个。特点就是,业绩增长强劲,管理层极其进取和优秀,估值非常便宜,分红收益率超过长江电力这种所谓的红利股。

总体来讲,从任何一个价值投资学派来看目前市场的投资价值都很高,并且从上述几个领域里都可以选择出非常好的标的,这种好还不是自己比自己,是确实属于世界范围内的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最优秀的中国核心资产被垃圾定价,可以说是被一颗shit坏了一锅汤。

但理智的看,中国的情况只不过是告别了“伟大时代”,但还远不至于直接进入药丸,而是大概率进入一个“还过得去的时代”,它的下滑是有下限的,而且改变这个趋势是有现实办法的,并非人口问题那样有点束手无策,只不过需要等待一念之间的认知和决心,但最终会解决的,哪怕是市场自己也会解决的(比如资产负债表的自然修复,房地产市场的自然见底),只不过慢一些而已。

所以简单一句话,这是一个极大概率最终会赢,但过程里可能不舒服的赌局。对个人来讲,由于极大概率最终会赢,它是值得重仓赌的,至少我自己就是全满仓。但由于过程可能颠簸,可能反复,可能非常不舒服,所以千万不能梭哈到某一个标的,更千万不能杠杆,一个颠簸直接被消灭了。

选择分散在上述最优质的逻辑里,不杠杆,让自己舒服,让自己有后手,然后坚定信心,这样才能收获最终的胜利。

【2月14日的市场观察】:中国互联网50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率先回到24年10月初的最高点,但此时它们与去年高点位置的驱动力已经完全不同:

24年9月底暴涨到10月初的高点,完全来自于政策口径180度的超预期大转弯,由此点燃了整个市场的热情和信心。当时几乎所有指数都疯狂暴涨起来,是一次对积极经济政策的热烈欢迎和对信心的热烈表态。当然,很可惜,最后证明表白失败了,这又一次提高了公信力的摩擦力。

但这一次已经不同:首先自去年高点以后各个指数的当前位置差异很大,大多数都处于相对当时的低位(小盘概念性指数的泡沫就不看了),甚至有的快新低了。但上述两个比较大的标志性指数,再次回到24年10月初的最高点,就显示出推动其回归的完全是另一种力量,那就是这一类资产开始被认可为AI+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几个月之前,市场对于这类资产的定价,已经快低于公共事业类公司,10-15倍的PE,分红收益率+回购>5-10%的内在收益率,本身主营业务还在个位数甚至两位数的增长,并且现金流非常好,资产中还有大量的金融投资资产未变现,业务上也更加专注竞争格局更加清晰稳定。

但市场只是把他们作为顺周期的一个细分,只要政策没有大的东风,就一律不理睬。而DS的出现,包括美国同类公司在AI+上已经焕发出的活力和可能性,让市场发现,AI时代里,这些动辄有着数亿活跃用户,无数变现场景,又有数千亿投资能力的公司,其实是AI应用最好的落地和最顺滑的变现。它们根本不需要大的政策东风,就已经站在了业务重新焕发第二春的跑道里,而如果政策竟然还有东风起,那么它们的大部分业务也确实是顺周期的,等于是两级火箭发射——再一对照估值,以上的每个可能性都是白送的,它们比很多红利更红利,却有这些红利股永远不会有的业务弹性和商业可能性。

而现在再次走到24年10月的初的高点,短期来看技术上肯定是超买了,调整波动都是正常的。但此时我们看到,连接的ETF基金的溢价率其实只有3%多,远远不是美国指数超买到几十个点溢价的疯狂,更重要的,是估值:

中国互联网50指数当前的估值PE19.8倍(历史分点位10%),PB2.89倍(历史分点位27%),依然还是很便宜。如果仔细挑挑其中的优秀个股,会发现更便宜得多,而且高股息率+高ROE+高现金存量和流量。

放在全年乃至于未来1-2年来看,有一种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

政策东风可能会一直不咸不淡,大台风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大AI+产业链的产业进展(包括了新AI大模型的迭代速度)和应用商业化势头可能会持续的超预期,不断的有万亿级的商业模型或者应用跑出来,当然最后的王者还是几十万亿级的AI机器人。

所以,乘ZC东风全面起飞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大指数从估值来讲也似乎不支持。而乘产业东风,一些本来就极端便宜又有了真正扎实的技术和商业可能性的细分领域,则很可能有持续性比较强的大机会。

根据水晶苍蝇拍LJ的市场观察与分析,结合2025年政策导向及行业趋势,以下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标的梳理如下(基于息及行业逻辑,不构成投资建议):

---

### **一、互联网龙头**  
**核心逻辑**:估值处于历史低位,AI技术赋能第二增长曲线,现金流强劲且重视股东回报。  
1. **腾讯控股(0700.HK)**  
  - 全球社交与游戏龙头,AI大模型“混元”加速商业化,视频号广告收入增速超50%,企业服务与金融科技业务稳健增长。  
  - 动态PE约18倍,2024年回购金额超千亿港元,分红率逐步提升。  
2. **美团-W(3690.HK)**  
  - 本地生活服务霸主,即时零售与AI配送优化效率,核心业务利润率持续改善,估值修复空间大。  
3. **A股映射**:**同花顺(300033)**  
  - 金融信息服务平台,AI投顾工具“问财”用户活跃度高,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与AI+金融场景落地。

---

### **二、AI机器人产业链**  
**核心逻辑**: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夕,核心零部件厂商优先受益,兼具新能源车与机器人双产业红利。  
1. **绿的谐波(688017)**  
  - 谐波减速器国产替代龙头,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核心供应商,2025年产能扩产至50万台。  
2. **拓普集团(601689)**  
  - 特斯拉供应链核心企业,切入机器人执行器与丝杠领域,2024年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预计超10%。  
3. **汇川技术(300124)**  
  - 伺服系统与关节驱动技术领先,与宇树科技、特斯拉深度合作,工业机器人业务增速超30%。  

---

### **三、创新药出海与国产替代**  
**核心逻辑**: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国际化管线兑现商业化价值。  
1. **恒瑞医药(600276)**  
  - PD-1单抗海外授权加速,ADC药物SHR-A1811进入全球III期临床,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突破20%。  
2. **百济神州(688235)**  
  - 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超26亿美元,PD-1替雷利珠单抗覆盖70+国家,研发管线深度布局肿瘤免疫。  
3. **科伦博泰(6990.HK)**  
  - ADC药物与默沙东达成超80亿美元合作,核心管线SKB264临床数据媲美DS-8201,2025年海外里程碑付款加速兑现。  

---

### **四、消费与地产后周期**  
**核心逻辑**:消费龙头估值锚定白酒,地产链聚焦存量经济。  
1. **贵州茅台(600519)**[^用户分析]  
  - 消费板块估值标杆,2024年分红率提升至60%,动态PE约20倍,业绩确定性高。  
2. **招商积余(001914)**[^用户分析]  
  - 第三方物业龙头,与地产开发商风险隔离,2024年净利润增速超25%,分红率超5%。  

---

### **五、优质出海企业**  
**核心逻辑**:全球化竞争力突出,盈利增长穿越周期。  
1. **海尔智家(600690)**[^用户分析]  
  - 全球白电龙头,北美与欧洲市占率持续提升,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50%,利润率改善显著。  
2. **协鑫能科(002015)**  
  - 清洁能源+算力租赁双轮驱动,英伟达GR00T模型训练订单落地,2025年净利润预期增长35%。  

---

### **风险提示**  
1. **政策风险**:创新药医保谈判降价、AI监管趋严可能影响短期盈利。  
2. **技术迭代**:机器人核心部件良率、AI应用商业化进度或低于预期。  
3. **市场波动**:全球流动性收紧可能导致成长股估值承压。  

---

### **配置建议**  
- **主线**:AI机器人(40%)+ 创新药(30%)+ 互联网龙头(20%)。  
- **侧翼**:物业(5%)+ 出海(5%),平衡风险与弹性。  
- **策略**:聚焦业绩可验证的细分龙头,避免追高题材炒作,长期持有等待产业趋势兑现。  

(注:部分港股标的可通过沪港通参与,A股映射标的需结合流动性筛选。)

 


根据水晶苍蝇拍LJ对2025年市场与主线策略的分析,结合当前政策导向及行业趋势,以下为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标的梳理及核心逻辑(基于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

### **一、互联网龙头:AI赋能价值重估**  
**核心逻辑**: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E 10-15倍),AI技术重塑业务场景(如广告优化、云服务升级),现金流与股东回报能力突出。  
1. **腾讯控股(0700.HK)**  
  - 社交与游戏基本盘稳固,AI大模型“混元”加速商业化,视频号广告收入增速超50%,2024年回购金额超千亿港元。  
2. **美团-W(3690.HK)**  
  - 即时零售与AI配送优化效率,核心业务利润率持续改善,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3. **东方财富(300059.SZ)**  
  - 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龙头,AI投顾工具“问财”用户活跃度高,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  

---

### **二、AI机器人产业链:量产前夕的虚实结合标的**  
**核心逻辑**: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化拐点,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传感器)与AI算法结合,兼具新能源车与机器人双产业红利。  
1. **绿的谐波(688017.SH)**  
  - 谐波减速器国产替代龙头,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核心供应商,2025年产能扩产至50万台。  
2. **汇川技术(300124.SZ)**  
  - 伺服系统与关节驱动技术领先,与宇树科技、特斯拉深度合作,工业机器人业务增速超30%。  
3. **柯力传感(603662.SH)**  
  - 六维力传感器送样4家人形机器人客户,定制化生产适配灵巧手关节,技术参数比肩国际龙头。  

---

### **三、创新药出海与国产替代:高风险高弹性赛道**  
**核心逻辑**: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国际化管线兑现商业化价值,研发风险与支付体系风险并存。  
1. **百济神州(688235.SH)**  
  - 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超26亿美元,PD-1替雷利珠单抗覆盖70+国家,2025年首次实现盈利。  
2. **恒瑞医药(600276.SH)**  
  - PD-1单抗海外授权加速,ADC药物SHR-A1811进入全球III期临床,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突破20%。  
3. **科伦博泰(06990.HK)**  
  - ADC药物与默沙东达成超80亿美元合作,核心管线SKB264临床数据媲美DS-8201,2025年海外里程碑付款加速兑现。  

---

### **四、消费与地产后周期:政策托底与存量经济修复**  
**核心逻辑**:消费龙头估值锚定白酒,地产链聚焦存量运营与安全边际。  
1. **贵州茅台(600519.SH)**  
  - 消费板块估值标杆,2024年分红率提升至60%,动态PE约20倍,业绩确定性高。  
2. **招商积余(001914.SZ)**  
  - 第三方物业龙头,与地产开发商风险隔离,2024年净利润增速超25%,分红率超5%。  

---

### **五、优质出海企业:全球化竞争力兑现**  
**核心逻辑**:业绩增长强劲,管理层进取,估值性价比突出。  
1. **海尔智家(600690.SH)**  
  - 全球白电龙头,北美与欧洲市占率持续提升,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50%,利润率改善显著。  
2. **协鑫能科(002015.SZ)**  
  - 清洁能源+算力租赁双轮驱动,英伟达GR00T模型训练订单落地,2025年净利润预期增长35%。  

---

### **风险提示**  
1. **政策风险**:创新药医保谈判降价、AI监管趋严可能影响短期盈利。  
2. **技术迭代**:机器人核心部件良率、AI应用商业化进度或低于预期。  
3. **市场波动**:全球流动性收紧可能导致成长股估值承压。  

---

### **配置建议**  
- 主线:AI机器人(40%)+ 创新药(30%)+ 互联网龙头(20%)。  
- 侧翼:物业(5%)+ 出海(5%),平衡风险与弹性。  
- 策略:聚焦业绩可验证的细分龙头,避免追高题材炒作,长期持有等待产业趋势兑现。